0%

“母亲节”时忆母亲

“母亲节”时忆母亲

震 球

   今天正值母亲节,线上线下都是一片对母亲感恩的声音。刚刚失去母亲的我,才意识到在自己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,竟未曾一次在这个神圣的节日里拥抱母亲,当面向母亲表达过感恩和爱意。随着母亲的离去,儿女已经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。此时我只能含着热泪,抑制住悲伤,追忆生命中与母亲相处的片段,缅怀母亲的恩情,忏悔对母亲的懈怠,以求得母亲对不孝的宽恕。

一、母亲早年的印象

   母亲出生于1938年12月11日,娘家在百顺西北方向的朱安大坪村,这是一个与本省仁化、江西大余、湖南汝城交界的偏僻山村,交通十分不便,从百顺到大坪村只能徒步,需要三个小时,直至十年前才有简易公路通达。在家中上有兄长、姐姐,下有两个弟弟,母亲的父母即我们的外公和外婆早年已逝,我未曾见过。记忆里,对早年母亲的形象比较模糊,她年轻时的照片只见过二、三张,现今家里留存的仅有一张父母1956年的结婚照。那年母亲18岁,照片上的母亲美丽、淳朴、皮肤白皙。应该说,留在记忆中的母亲大多是1970年代之后的片段。虽然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,但母亲识大体,明事理,正直善良。母亲曾说起她参加过1950年代“扫盲运动”;1958年参加了南雄至百顺公路白云五陡岭路段的修筑等。

   因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,家里的日常生活全靠母亲和祖母操劳。在1960至1980年代里,母亲含辛茹苦,任劳任怨,用勤劳、忍耐和内敛操持着我们这个大家,抚育我们兄妹4人及大伯的儿子成长。那时生活清贫,生产队里分配的粮食不足果腹,晚上常常吃番薯粥充饥;一个月甚至数月吃不上肉,往往要等待父亲从外地回来才有肉吃(父亲带回猪肉、鱼或者回到家后设法在百顺食品站购得猪肉);中秋节弟妹几人共享一个月饼的情景依然留在记忆里。每家每户都要在有限的自留地里多种一些蔬菜、花生、黄豆等作物,除弥补口粮的不足外,还要挤出一些农产品出售,以补贴家用。母亲每日清晨天刚亮就出门去自留地里劳作一个多小时,之后回家吃了简单的早饭后再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。而傍晚生产队收工以后再去自留地里浇灌、采摘,直至天黑才回家,如此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那时多亏了有勤劳能干又慈祥的的祖母操持家务,全家每日三餐都是祖母操劳,而我和弟妹则帮助喂猪、喂鸡鸭,尽力分摊母亲和祖母的重担。收获的黄豆、眉豆、荷包豆等是那时我们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。母亲和祖母的辛勤劳作,使得我和弟妹四人,没有遭遇饥饿以致影响身体的发育。

   1980年代初,随着我们的长大并走向社会,母亲开始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,逐渐享受轻松安宁的生活。到了八十年代末,母亲又承担起对孙辈的抚育重任。1989年2月小青出生了,父母亲自带车来韶关接孩子回去南雄家中,直至满5岁才回到韶关。1990年11月博博出生后,母亲更是忙碌加辛劳。姐弟俩在父母亲的悉心照料下,健康快乐成长,一起陪伴父母亲度过了一段孙儿绕漆的幸福时光。父母对孙辈关怀备至,记得父亲出差北京、香港时都给孩子购得漂亮的衣服和精美的食品。两个孩子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祖孙情,以致小青学会了母亲娘家的方言并用之与母亲交流。那时,每年除夕晚上是家里最热闹开心的时刻,家里张灯结彩,两个孩子天真活泼,轮番表演,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欢乐。

二、晚年的母亲

   2007年5月初,我们送父母亲到香港姑姑家。姑姑带我们到香港的太平山顶、石柱海滩、金紫荆广场、维多利亚港等景点游览,第三天送父母去机场前往二弟家。此后与父母的相处就较少了,直至2015年5月母亲从二弟处归来。期间,父母亲间隔返国,我们抓住时机于2013年6月初,陪同父母亲到山东游玩。我们从韶关启程,乘火车先到兖州,马上转车到达曲阜,游览了孔庙等景点;然后来到泰安,登上了泰山;接着乘火车到淄博,再转汽车到达威海。在威海,受到朋友热情周到的款待。我们住进了海滨风景绝佳处的海军招待所,友人颇为正式的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,丰盛的海鲜至今难忘。在威海逗留两天,友人陪同游览了刘公岛、成山头等风景名胜。之后我们再到青岛,又得到朋友的款待。博博彼时正在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读书且即将毕业,他作导游,带我们行走在美丽宜人的海滨栈道,游览了青岛的著名景点如八大关的西式别墅建筑,漫步在韶关路上;还游览了栈桥、总督楼、天主教堂、花石楼、军舰博物馆等。最后我们来到济南,游览了趵突泉景区后,于当晚从济南乘火车返回韶关。此次出游达10天,行程遍及山东半岛,也是我唯一一次陪伴父母亲外出旅游。游孔庙,登泰山是父亲多年的愿望,此次出游又得到友人的悉心款待,父母亲全程都很开心愉快。在翻阅当年出游的影集时,一张照片触动了我的心弦。这是一张父母、妹妹、丽平及我在威海海边的合影,为家强所摄。11年前,父母的身体尚属硬朗,表情怡然自得,而我们三人更显“年轻”,其中我身上的衣服,一件暗红色条纹的T恤衫竟然一直伴随我至今日。此刻,我把这件衣服拿在手上,睹物思人,感慨良多。一件衣服的寿命尚可超过十年,而我们亲爱的父母却在这十年间先后相继离世,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

   2016年春节,我们回到南雄过年,大年初一,我们邀请父母去赣州游玩,可惜父母亲也许是担心体力不支的原因,没有随我们去赣州。2016年5月,我们陪同父母来到乳源的云门寺游览、南水湖游览。当年国庆节期间,父亲出差河南办理《中华钟氏总谱》的编写事宜,我们陪伴母亲来到孔江水库游玩;2017年1月在韶关我们的小家过年,大年初一,我们陪同父母亲来到郊外的樱花公园观赏樱花;2017年12月31日,我召集亲友在芙蓉山脚下的一间餐馆相聚,父母亲专程从韶关前来参加,加上在韶关的亲友共有12人。那一次聚会父母亲兴致很高,餐后开车绕芙蓉山一周,在山顶的凉亭里父母与我们留下珍贵的合影。当我和父母远眺对面,矗立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的韶阳楼时,父亲说要找机会去看看。我记住了父母的愿望。2018年2月中旬,父母来我们家里过年,2月16日大年初一下午,我们陪同父母亲来韶关森林公园,乘公园的电动车来到了位于园内最高点的韶阳楼,在楼前合影留念。

   2019年春节我们回去南雄陪伴父母,2月6日年初二中午,父亲提议出去外面走走,我和丽平欣然响应。那是一个春光明媚,温暖宜人的日子,洁白的李花正在盛开。我们来到邓坊镇的一个景点游览,之后绕道梅岭来到珠玑镇灵谭村参观,此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,也成为当地游览的热点。父亲1975年前后主政当时的珠玑公社,对这些地方怀有深厚的感情。在村里多处地方为父母亲合影,其中一张我与父母三人的合影,已成为珍贵的史料。2019年12月初,我和丽平陪同闫晨父母来到南雄探访父母;月底,凯华的父母亲来南雄探望父母,我们一同回来相聚并留下珍贵合影。2020年1月下旬,父母亲来我们家过春节,这是父母最后一次在韶关过年,1月24日除夕,我们留下了全家欢聚的照片。

   2022年12月底至2023年1月底,因为疫情防控,我们把母亲从养老院接回家里,与母亲朝夕相处一个月,这是一段难忘和珍贵的时光。彼时,母亲和我们四人均感染了新冠病毒,老人的症状比我们轻轻,就像一般感冒一样,我们四人却出现发热、咳嗽和咽喉疼痛等症状。我们小心翼翼地照料母亲,深怕病情加重。除想方设法让她吃得下,吃得好外,还处处逗她开心、陪她看电视中的体育比赛节目,与海外的亲人视频等。万幸的是,母亲较快的战胜了病魔。我从每日照料中感受了母亲当年养育我们的辛劳和母爱的博大。记得我在抱着母亲上下床时,以调侃的口吻说:小时候是你抱我,现在你老了就我抱你了。母亲听后露出了难得的笑脸和开怀的笑声。每忆及此情景,就禁不住泪流满面。这次意外的相处,是我成人之后与母亲相处最长的时间,也是温馨和幸福的时刻,多少弥补了我对母亲的亏欠。

三、母亲晚年的疾病

   2016年始,母亲出现腰椎和腿关节病变,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行走不便。2016年10月第一次来粤北医院住院治疗,之后病情缓解,疼痛减轻。但总体病情发展呈渐渐加重的趋势。2019年5月,我、妹妹及家强陪伴母亲前往梅州市的一间私人诊所治疗,并无效果。10月初再次来到粤北医院住院治疗,也只是暂时缓解疼痛。2020年5月,母亲来到粤北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,父亲希望通过手术治疗以解除病魔的折磨。医生检查后认为,母亲年事已高难于承受手术的创伤,手术效果难于意料并存在较大的风险,只能放弃。2020月12月22日,母亲不慎摔跤致头部受伤,送南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,诊断为脑部有出血,30日出院。至此,母亲逐渐瘫痪,丧失生活自理能力,间歇出现识别和记忆错乱等大脑病变症状。2021年2月8日(腊月二十七)凌晨,保姆把我们叫醒,告知母亲出现脸部抽搐、流延、言语不清等现象,我们担心发生脑血管意外。和父亲商量后即决定送粤北医院治疗。我们于中午时分到达粤北医院急诊科办理入院。经检查诊断,医生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,认为出现的抽搐、语言不清等症状可能是前期脑损伤及脑自然萎缩引起的后遗症,可以出院回家过春节。因此,我们于10日中午出院并即返回南雄家中过年。2021年2月16日,年初五下午约4时,母亲在客厅不幸摔倒导致左肱骨骨折并脱位,母亲彻夜痛苦难忍,我们焦急万分,竭力设法为母亲止痛。17日上午送南雄中医药住院诊治,经外科手术治疗基本痊愈,于26日出院。之后母亲在家由保姆和家人共同照料,期间父亲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辛劳。9月14日,父亲和我们送母亲入南雄市养老院。此后,由于疫情防控不能探视。直至2022年春节期间,出于人道考虑,养老院安排了一次探视。1月30日(除夕)上午约9:40,寒风凛冽,阴沉的天空不时落下小雨,感觉异常寒冷,父亲携我们来到福利院门口,工作人员推着轮椅把母亲送到距离大门近2米处,我们隔门与母亲相会。分别4个多月的母亲,精神尚可,反应正常,但较消瘦。我们向母亲表达了家人的关切和慰问。此刻天空飘落着冰冷的雨滴,担心母亲受寒,只好告别,前后不足5分钟。这是父亲与母亲的最后相见。

四、感恩母亲

​ 在我们的幼年,母亲没有文化,无法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给孩子启蒙,但母亲正直善良、刻苦耐劳、克己和宽容的性格和为人,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,使得我们较早就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。母亲的勤劳和坚韧,保障了我们幼年的基本生活和健康成长。母亲的明事理突出表现在对于孩子生活、工作选择的尊重。俗话说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,但她理解和体谅孩子们在人生事业上的选择,对于儿孙们接二连三的走出国门追求理想,从未提出反对意见或者怨言,更没有要求孩子出人头地。母亲的克己表现在体谅家人,不给孩子增添麻烦。母亲的晚年,在行走不便的情况下多次在韶关住院治疗,我们因工作限制难于整日陪伴她,许多事情都是自行克服困难,从未提出过任何的要求,甚至我们认为子女很应该、很本分做的事情,她也不愿意给我们“添麻烦”。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无私而包容,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子女,我从未听过她数落或者责备过我和弟妹。对孙辈,她也倾注了无限的慈爱,这些年来小青和博博经常通过视频电话与母亲见面和交谈,成为她最开心的事情。近年来,我脑海里难以忘怀的情景是,每次回家探望父母后返韶时,母亲都要从家里搜索出一些如黄豆、花生、水果之类的食品,塞在行囊中让我们带回韶关享用,当在门口告别,我对母亲说“我们过一段时间又回来看你们”时,在她的目光里我读出的是母爱的无私和期盼。

​ 追忆了与母亲相处的片鳞半爪,悲伤的心情有所缓解,但内疚和悔恨依然难解。成家之后,工作和抚育孩子的压力使得我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关心和帮助,平日的关心也多体现在电话上简单的问候和物质上给予,很少与父母精神上的沟通。进入晚年的父母,一方面社会的剧烈变化,对他们心理上产生冲击,心中的茫然和悲观需要我们开导纾解。另一方面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视力、听力和四肢功能退化之后的不适和不便,需要耐心细致的照料和帮助,儿女本应像父母亲呵护年幼时的我们一样关爱他们,像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那样无私、无偿、无条件去报答。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愿我的反省能成为家人的前车之鉴。

​ 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此刻吟诵古人的诗句,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。我与弟妹四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,在贫困的年代,父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我们长大成人,在人生紧要处竭尽全力的支助我们,为子女作出了最大的牺牲。今日我们能立足于社会并小有成就,与父母当年的远见和付出密切相关。父母于儿女恩重如山,情深似海,以个人短暂的人生难于报答。生命短促,世事无常,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,格外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,及时表达爱意,多陪伴,多体贴,多关心父母,如此才能少留下内疚和悔恨,多一分心灵的安宁和坦然。这是近年来父母亲相继骤然离世之后,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悟。

​ 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一夜之间我们成为了孤儿,失去了父母这棵大树的庇护。今后遇到风雨只能勇敢面对,自强自立。必须谨记的是,儿女的生命来源于父母,是父母血脉的延续。血亲把我们兄弟姐妹紧密联系在一起,不可分离。无论何时何地,我们都要铭记父母的恩情,互相关心,互相帮助、互相体谅,言传身教,让亲情世代永续,后辈兴旺发达,以此告慰父母亲的在天之灵。

初稿于2024年5月12日,5月22日改毕